人們自數百年前就嘗試合成鑽石,經過無數次的失敗,在上個世紀人們終於在實驗室合成出鑽石。目前合成寶石級鑽石的方法有兩種,一個是高溫高壓法(HPHT),另一個則是化學氣相沉積法(CVD)。
「實驗室生長鑽石」 :
就是用人工合成鑽石方法,包含有HPHT(高溫高壓法) 及 CVD(化學氣相沉積法)兩種生長長晶方式。在鑽石鑑定類別上,皆稱為「實驗室生長鑽石(Lab. Grown Diamond)」。
實驗室生長鑽石 vs 天然鑽石 :
不僅外觀、成分一樣,它們的物理化學特性和天然鑽石別無二致,不同之處在於他們所生長方式,天然鑽石是從地底下開採出來,而實驗室生長鑽石則是由實驗室模擬天然鑽石生長環境條件培育出來,用肉眼或傳統儀器方法,是無法分辨出差別。如果不藉助高解析的儀器進行辨識,它們和天然鑽石的區別或許只是:「淨度更趨於完美」、「價格更親民」。
請參考以下鑽石分類圖 :
日前(July, 2018),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FTC)的決定,徹底拒絕了戴比爾斯遊說者的論點,而是選擇了科學方面的鑽石定義 : 一種「碳晶體」,無論是地球地底下還是超級地球起源。
FTC的新定義是:鑽石是一種礦物質,主要由在等軸測系統中結晶的「純碳」組成。
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將其變更如下:
最終從鑽石定義中刪除了“天然”一詞。當委員會在1956年首次使用這一定義時,市場上只有一種鑽石產品從地下開採的天然石材。從那時起,技術進步使得在實驗室中製作鑽石成為可能,這些實驗室生長的鑽石與開採的鑽石具有基本相同的光學、物理和化學性質。因此,它們都是鑽石。
這些實驗室培育的鑽石和礦區之間的區別。因此將鑽石定義為“天然”不再正確,所以僅在"出產地"有所區隔,最終鑽石在定義中已不包括"天然"。
沒有合成金這樣的東西
沒有合成鉑這樣的東西
沒有合成碳這樣的東西
沒有合成鑽石這樣的東西
鑑於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的新指導,鑽石生產者協會可能會考慮將他們的口號從“真正的鑽石”改為“碳晶體是鑽石,無論原產地”。
Source: 銘印鑽石